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斑背潛鴨 - 教育百科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斑背潛鴨
英文名: Aythya marila marila
描述:
雌雄鳥的體色略異。雄鳥頭、頸黑色帶綠色光澤,背及肩羽密布黑白相間的波狀細紋,尾上覆羽黑色,翼上覆羽黑褐色,初級羽白色外側黑色,次級飛羽白色末端黑褐,形成白色翼鏡。胸部黑色,腹面白色,下腹略有斑紋,尾下覆羽黑色。雌鳥頭、頸、上胸暗褐色,喙基有明顯白斑塊,脇褐色,腹部污白色。雄鳥換羽時羽色似雌鳥。眼黃色,喙淡鉛色,跗蹠及趾鉛灰色。
分布:
全球繁殖區分布於歐、亞及北美洲的寒帶地區,東亞族群在冬季遷移至日本、朝鮮半島及中國東南沿海,雄鳥常在較北邊度冬,台灣為度冬南限,因此雌鳥及幼鳥的比例較高。台灣冬季不規律且零星出現於海岸濕地,出現的地點也不固定。
作者: 方偉宏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Greater Scaup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Aythya marila
形態:
體長45公分。喙灰色,先端黑色,腳黑色,眼黃色,飛行時可見寬而明顯的白色翼帶。雄鳥繁殖羽頭至頸部為暗綠色並帶有光澤,背部白色具黑褐色細紋,胸部為黑色,脅、腹部為白色,尾上、下覆羽為黑色。雌鳥全身為褐色,頭部顏色較深,喙基部內側周圍為白色,腹部白色,尾上、下覆羽為暗褐色。雄鳥非繁殖羽較繁殖羽色澤暗,頭、頸、胸部為暗褐色,背、脅、腹部為淡褐色。
分布:
共2亞種,廣泛分布於北半球,繁殖地分布於歐洲、亞洲、北美洲北部;冬天則往南遷徙至北美洲大西洋、太平洋沿岸、歐洲南部及亞洲東部。
生態習性:
夏天棲息於淡水湖泊;冬天棲息於大型、開闊的湖泊、河口、沼澤、海面等環境。具群棲性,主要食物為無脊椎動物、軟體動物及一些植物。不常鳴叫,雄鳥叫聲為“cro-on”;雌鳥為尖銳的“kacks”聲。巢隱藏於地面。
綱:
鳥綱(Class Aves)
目:
雁形目(Order Anseriformes)
科:
雁鴨科(Family Anatidae)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斑背潛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