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學術資訊網路 - 教育百科
日 | |
本 | |
學 | |
術 | |
資 | |
訊 | |
網 | |
路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 劉春銀 |
日期: | 1995年12月 |
出處: |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日本之JUNET(電子信息交換網路)於1984年正式啟用,它是利用電話線路與UUCP通信協定,將東京大學等3個機構間的UNIX電腦系統連線運作。但在當時,不同電腦系統之間連線使用是個相當新穎的觀念,而且大家都不熟悉;直到1987年WIDE (Widely Integrated and Distributed Environment)網路計畫正式進行時,網路連線作業的觀念才普遍化。這種現象是有其歷史背景因素的,如:在當時集中式電腦計算機系統是主流、不同電腦機種間通信協定不同、區域網路尚未普遍發展、TCP/IP尚未被公認為是通信標準協定、中日文字符無法鍵入、電話專線成本高昂、沒有日文資料處理之路由技術支援、以及郵政法規限制等。而且日本是一地窄人綢的國家,人口集中在東京,彼此容易面對面直接溝通,因此尚未察覺網路連線作業的迫切性。 1974年,日本開始進行的NI計畫,可以說是第一個嘗試建立的日本全國學術網路計畫,它是大學間的資源分享網路,主要是提供電子郵件功能,但其運作與美國國防部的ARPANET大不相同。 前述之JUNET於1984年10月啟用,它是日本的學術網路,提供電子信息交換服務(包括電子郵件與電子論壇),其目的係為網路研究人員提供網路測試環境,並提升學術機構間的網路運作。WIDE目前已成為JUNET的重要骨幹。JUNET除大學參加外,尚有工業研究機構陸續加入該網路系統;其管理模式是採成員自願參加,並自行負擔與鄰近單位之連線費用及國際連線費用,該網路沒有登記制度及不收取年費。1986年,JUNET與美國CSNET(Computer Science NETwork)利用撥接式分封交換網路技術連線運作。 另BITNETJP在1985年也在日本東京科學大學正式運作,它是日本的第一個國際學術網路。1987年Dr. Jun Murai開始進行WIDE網路計畫,它才是日本第一個利用TCP/IP的網際網路。1989年WIDE經美國夏威夷與Internet(網際網路)連線,至此日本之國際電子郵件均透過此網路來運作,也促使日本真正成為國際學術網路界的一員。WIDE為日本學術與研究機構間的網路研究計畫,除日本境內成員與美國外,尚與澳洲、紐西蘭兩個國家經由PACCOM(Pacific Communication)連線。WIDE分階段實施,並已完成日本學術資訊網路的建置工作。 日本之學術網路,除N/NET、BITNETJP、JUNET/WIDE外,尚有SINET(科技資訊網路)、JAIN(日本大學網路)、TISN(Todai國際科學網路),HEPNET-J(日本高能物理網路)、TRAIN(東京地區學術網路)、及UT(東京大學區域網路),這些網路為學術研究機構提供了相當便捷的網路服務。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日本學術資訊網路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