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認主學(回教)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買德麟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認主學音譯為「凱倆目學」,又名「經院哲學」、「認一論」,中國回教徒稱之為「教義學」、「信仰學」,是回教基礎學科之一,主要在探討並闡述「六大信仰」(即「信仰總綱」)有關命題,如世界和人的起源、歸宿,真主與世界及人的關係,人的命定與自由意志,人的能力與行為的關係,〔古蘭經〕的天啟性。研究的目的是論證真主為唯一的、絕對的主宰。
  西元六五七年隋芬(Siffin)戰役後,遜尼派(Sunnite)、十葉派(Shi'ah)、哈瓦利吉派(Khawarij)和穆爾吉亞派(Mu'izziyah)相繼出現,各派在「哈里發」(Khalifah)問題上的爭議引發了對回教「信仰總綱」之具體解釋的論爭,且日趨尖銳複雜。因此多數回教學者認為有必要依據經訓對有關信仰學的命題進行系統的研究和論證,以維護回教正統信仰的神聖地位,其後方形成「認主學」。
  但因各派見解方法各異,因而出現了許多學派,最著名的有正統派的聖訓派、艾沙爾里派(Ash'arite)、馬圖里迪派(Maturidi)和具有唯理論傾向的穆爾太齊賴派(Mu'tazila俗稱「分離派」),以及十葉派的「過激派」(崇奉阿里)、「拒絕派」(認為阿里為穆罕默德囑託的「伊瑪目」)、「側重派」(認為阿里優於阿布‧柏克、歐麥爾等人)等。十四世紀後又出現泰米葉(Taqial-Din Ibn Taymiyya, 1263~1328)為首的復古主義派別,該派提出淨化回教理論,回到經訓的原則上。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認主學(回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