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家庭力量均等化方案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Family Power Equalization
作者: 陳麗珠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家庭力量均等化方案主要在要求每個家庭對於其子女受教育所須捐助的教育性資助,是根據每個家庭的付費能力而定,而此付費能力則是以個別家庭的所得水準來衡量。因此,父母親依照這個方案,事實上是作為「消費者」,在他們想要讓子女接受何種的教育型態,其有充分的「選購」自由。
  在美國,家庭力量均等化方案可透過教育券來進行,即政府所提供的保證最低教育標準,但由於每個家庭的所得水準不同,因此這項保證將依所得及學校的支出而有所不同。在學校支出方面,各個學校必須將平均每年每個學生的支出情況建立出來,並且選擇落在州政府設定的四類支出類別之一,而學校的支出因此不能高於或低於其所選擇的支出水準之外。同時,家庭必須根據所選擇的支出水準,被課以特別的所得稅,而政府則採取累進稅制以強迫財力較佳的家庭,比起選擇相同支出水準而財力較差的家庭付出較大的百分比。綜合言之,高所得家庭將付出較多的稅,而收到的券面金額較少;低所得家庭則得到政府較多的教育券補助,而繳交較少的稅,最後兩者所得到的學校教育支出水準是相同的。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家庭力量均等化方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