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聖桑,查理斯.凱密利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aint-Saëns, Charles Camille (1835-1921)
作者: 李小華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人名。法國作曲家,生於巴黎,卒於非洲的阿爾及爾。巴黎音樂學院畢業,跟隨貝諾亞斯特(Benoist)和阿勒威(Halevj)學習。曾任聖.梅尼(Saint-Merny)大教堂和聖.馬德蓮(S. Madeleine)大教堂風琴師。後來任教於Niedermeyer學院,創辦國民音樂協會,專門提拔法國作曲新秀。他得到國家藝術院士榮譽,和法國政府授予榮譽勳章。他的音樂風格繼承維也納樂派的傳統,尤其是受孟德爾頌(F. Mendlssohn, 1809-1847)和舒曼(R. Schumann, 1810-1856)的影響。但他加入法國的舞曲形式如布雷舞曲、嘉禾舞曲和小步舞曲等,因此旋律婉轉活潑,形式雖屬保守,但和聲和轉調的運用技巧非常出色。與舞蹈有關的作品:《迴旋隨想曲》(Rondo Capriccioso for Violin and Orch, 1863)、編舞尼金斯卡(B. Nijinska, 1886)。《骷髏之舞》(Dance Macabre, 1874)、編舞劉鳳學《最後的審判》(1958)。《練習曲作品52》(Etude op.52 No.6, 1877)、編舞曼恩(H. von Manen, 1973)。《降E大調七重奏》(Septet in Eb Major op.65, 1881)、編舞曼恩(1973)、摩里斯(M. Morris, 1990)。《桑松與達莉拉》(Samson et Dalila, 1877)、編舞佛金(M. Fokine, 1936)、巴蘭欽(G. Balanchine, 1920)。《天鵝 ── 動物狂歡節》(Le Cygne-la Carnaval des Animaux, 1886)、編舞佛金(1905)。《長舌婦》(Javotte, 1896)、編舞巴蘭欽(1923)。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聖桑,查理斯.凱密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