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桿沸石 - 教育百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桿沸石的英文名稱Thomsonite是Brooke在1820年以首次分析此種礦物的蘇格蘭化學教授Thomas Thomson之名來命名的。它是屬於沸石族(Zeolite group)礦物中水含量最少的一種礦物,晶體呈柱狀或針狀,集合體大多以放射狀聚集產出。摩氏硬度介於5~5.5之間,比重為2.25~2.44。礦物的化學式為(Ca,Sr)2NaAl5Si5O20.6H2O,其中大多數以鈣(Ca)含量為主,鍶(Sr)的含量較少。桿沸石主要產在玄武岩或響岩等基性火成岩的孔洞和裂隙中,少數產在鹼性火成岩、接觸變質帶和淺成岩(hypabyssal rocks)內,常見的共生礦物有:方解石、葡萄石(Prehnite)、石英、矽硼鈣石(Datolite)和其他的沸石類礦物。在台灣地區也有桿沸石的報導,例如:台東關山附近的玻璃質玄武岩中呈細脈狀產出(Juan et al., 1965),並與軟矽鈣石(Truscottite)和硬矽鈣石(Xonotlite)共生,研判是在高溫熱液環境下所生成的(Juan and Lo, 1966)。另外,在海岸山脈的都巒山層和台東長濱鄉八仙洞也有產出(陳培源,1988;陳培源等,2004)。
知識 1:
2~2.99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桿沸石
國內產地: 台東關山鎮附近的玻璃質玄武岩中
國外產地: 蘇格蘭
學域-大分類: 地質-岩礦類
礦物分類: 矽酸鹽
紀錄類別: 礦物知識單元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