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梵氏巨棘鮟鱇 - 教育百科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梵氏巨棘鮟鱇
英文名: Gigantactis vanhoeffeni
描述:
身體延長,體型較其他科別大(角鮟鱇科及鞭冠鮟鱇科除外),略為側扁;頭部佔身體比例小,約35%SL以下;吻觸手基部位於吻端。變態之雌魚與其他種類的差異在於吻觸手短於120 %SL;餌球延長,長有細棘及具有暗色素的末端延長部分,通常餌球及末端延長表面長有黑色乳突;吻觸手後端基底有一對小分支;下頜牙齒相對較長,排列成三列;尾鰭長度小於45%SL。吻觸手長度具變化性,與體長無相關;餌球亦具有相當之多樣性,在發光部位無色素分布,餌球及餌球末端延長皆有皮棘及黑色的扁平狀乳突。餌球後端基底緊鄰在一起的小分支末端通常無色素。上頜齒數隨體長而增加,小型標本齒數為2-8,大型魚體齒數為22-53;最長上頜齒約為1.0-1.8 %SL;下頜齒數量32-66;下頜齒可分為三列內部列(inter series)、中列(median series)及外列(external series);背鰭鰭條6;臀鰭鰭條5-6;胸鰭鰭條17-18;尾鰭鰭條8;不具腹鰭;尾鰭分成上下兩部分,中央分叉達尾柄基部,鰭條間連結膜無色素。
分布:
廣泛分布於世界三大洋。臺灣分布於東北部海域。
作者: 臺灣魚類資料庫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