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分點退轉,歲差 - 教育百科
春 | |
分 | |
點 | |
退 | |
轉 | |
, | |
歲 | |
差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precession of equinox |
作者: | 陳正興 |
日期: | 2002年12月 |
出處: | 力學名詞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天文學上的二分點(equinox)係指一年中晝夜等長的兩個時刻,即春分點(vernal equinox)與秋分點(autumnal equinox)。二分點的位置是在黃道平面(ecliptic plane,即地球繞太陽運行之軌道面)與地球赤道平面(equatorial plane)的交線上,如圖所示。 由於黃道平面相對於恆星是固定的,而地球赤道平面則否,因而造成春分點退轉的現象,又稱歲差。其產生之基本原因是地球的非球性(asphericity)。 地球並非一均質圓球體,而是赤道半徑比兩極半徑略大之鼓桶形。因此太陽對地球之萬有引力產生一力矩,使地球像陀螺般有一進動效應。隨著地球自轉軸的進動,黃道平面與赤道平面的交線即向西緩慢退轉,每年之退轉角為50秒,換算成退轉週期約為26000年。由於地球之極軸與黃道面之法線夾23.5°,因此其極軸將沿半錐角為23.5°之圓錐面退轉。退轉一圈所需時間即為一週期。 同理,月球對地球之萬有引力也會產生一力矩,其效應為使地球極軸有輕微的搖擺(nodding motion),稱之為章動(nutation)。其週期與月球軌道面受太陽干擾之週期相同,約為18.6年。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春分點退轉,歲差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