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殘障觀 - 教育百科
殘 | |
障 | |
觀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Handicapism |
作者: | 蕭金土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殘障觀是造成對殘障者產生不平等和不適當對待的一種態度、一組訓練或一套理論。這種不平等和不適當對待之產生,主要是基於外表上,或者是被認定為身體上成智能上的障礙所形成。 「殘障」這個字眼由來已久。事實上,它是源自殘障者捧著「碗」或「帽子」在街上乞討。當今越來越多的殘障人士和一般人士嘗試去改善 「殘障觀」,即是改變將殘障視成奇異、殘缺、可怕、無助或其他刻板印象等看法。 不幸地,在現實生活中這些看法正無時無刻地在課本中或在電視節目裡影響著兒童。例如:國小課本中的瞎子摸象;在許多童話故事的人物中,經常會出現「瞎子」或「啞吧」的人物;在許多電視節目中常將「駝背」、「獨眼」或「瘸子」描述成惡霸,例如虎克船長;在許多漫畫中,常將傻瓜動物畫成「口吃者」。 晚近,有許多人士認為真實地描述「殘障者」是非常重要的課題,因為它能基於「人性」的根本,鼓勵兒童與殘障者互動。因此,有許多的團體盡力的在兒童讀物中其實地描述殘障者,以促成兒童即早避免對殘障者產生刻板印象。 殘障觀普遍地存在我們生活周遭裡。殘障觀這個概念亦能被視為一種重要工貝,經由它能審慎地檢視人們對待殘障者之個人行為或社會行為。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殘障觀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