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氰汙染 - 教育百科
氰 | |
汙 | |
染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Cyanide Pollution |
日期: | 2002年2月 |
出處: | 環境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指氰化物(即氰的化合物)所引起的環境汙染。氰化物在工業中應用廣泛,例如:氰化氫(HCN)用於生產聚丙烯腈纖維,氰化鈉用於金屬電鍍、礦石浮選、染料、藥品及塑膠生產等,皆會排出含有氰化物的汙水。氰化物在生物體內分解生成氰化氫,阻礙生物呼吸的酵素系統,對生物有毒,氰化物是劇毒物質,吸入、口服或經皮膚接觸均能引起中毒。氰酸對人的致死量為50mg,氰化鈉約為100mg,氰化鉀約為120mg。氰化物對魚類及其它水生生物的危害較大,氰離子濃度為0.04至0.1毫克/公升時,就能使魚類致死。水中的氰化物會揮發至大氣中,造成大氣汙染。含氰廢水會造成牲畜死亡,農業減產。現行的放流水標準為CN-1 1.0毫克/公升,飲用水水質標準中的最大容許量為0.01毫克/公升(臺北市),0.05毫克/公升(臺灣省)。含氰汙水的處理法以鹼氯法最為普遍,此法是將含單獨氰化物(除去與重金屬結合而成錯氰化物的物質)的廢水之pH提高為8.5以上,然後加入氯而分解。此外尚有臭氧化法、電解氧化法、鐵藍法、生物處理法等,但應依CN-的形態或排出源,或勘查濃度及排水量等以決定適當的方法。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氰汙染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