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波羅耐舞 - 教育百科
波 | |
羅 | |
耐 | |
舞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Polonaise |
作者: | 張素珠 |
日期: | 2004年11月 |
出處: | 舞蹈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名。波蘭古老的宮廷舞,而非源自農民的《波爾卡》(Polska),據說是出自於十六世紀末葉的宮廷行進,以波蘭最早的首都波茲蘭(Poznan)所在地 ── 奧得河(Oder)和瓦次河(Warts)之間為發展基地。此支舞依照節奏以行列行進,用柔和的三拍子音樂,強調第二拍和第二步,過去被用來做為貴族豪門或宮廷舞會的開舞。舞者肩並肩,一對接在一對之後,依序排成行列跳舞;舞會裡,對對舞者順著長方型房間往下移動,由最重要的人物帶領,並加上炫耀、頷首和高貴的動作,莊嚴地展開領舞,由於其他的人都得跟隨他的引導,因此被譽為「舞蹈發令大臣」。《波羅耐舞》起初像騎士之舞,只由男性演出,穿緊身長外套,配掛彩色寬勳帶,穿長統靴,在個人專屬的跳舞時刻內,他們摘下羽飾帽子或拔劍出鞘揮舞。此禮儀嚴格的高貴舞蹈,風行於十八世紀。巴哈和韓德爾所編的音樂,採用波羅耐舞曲形式,但較著名的是蕭邦的鋼琴曲和柴可夫斯基波羅耐芭蕾。 |
|
參照: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波羅耐舞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