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浦特南(1861-1955) - 教育百科
(1861-1955)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Putnam, G. Herbert
作者: 胡述兆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浦特南於1861年9月20日生於美國的紐約市,1883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於哈佛大學,翌年入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但未畢業。1899年接任國會圖書館館長,至1939年退休,在位40年,為迄1993年為止任期最長的國會圖書館館長。他於1955年8月14日病逝,享年94歲。
  1884年他在哥大法學院讀書時,即接受朋友的推薦,到明尼蘇達州的明尼阿波里斯市的一個圖書館去擔任館長,3年後接任該市公共圖書館館長,1891年辭職,到波士頓做律師。1895年接任當時美國規模最大的波士頓公共圖書館館長,年僅34歲。1896年,國會為擴大國會圖書館的組織案,舉行聽證會,美國圖書館學會(ALA)選派6位證人,代表圖書館界,前去作證,浦特南與杜威(Melvil Dewey)均為代表,他們兩人均極力主張擴大國會圖書館的功能,並使其成為真正的國家圖書館。當第7任館長楊格(John Russell Young)於1899年病故於住所時,美國圖書館學會立即推薦浦特南為繼任館長候選人。麥金來總統接受該項推薦,於1899年3月13日任命浦特南為第8任館長,他於同年4月5日正式到任。
  浦氏在位40年,其成就自不待言,舉其重要的貢戲如下:
  (一)使國會圖書館成為一個名符其實的國家圖書館。
  (二)擴充組織及增加員額。在其退休時,國會圖書館已擴大至35個部門及1,100多位館員。
  (三)徵集保存總統及各州重要文件,並將美國〔獨立宣言〕(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及聯邦憲法原本,自國務院移轉國會圖書館保存。
  (四)盡力增加館藏資料。據1931年統計,該館的藏書已超過4,000,000冊,與當時著名的大英博物館及法國國家圖書館,分庭抗禮。
  (五)充實外文資料,使該館真正成為國際性的圖書館。在其退休前,該館的圖書資料,涵蓋150多種文字及方言。
  (六)蒐藏中國以外,世界最多的中文資料。他於1899年接位館長時,該館的中文圖書僅4,000冊,到他1939年離任時,已達189,257冊。該館的東方部(Orientalia Division),就是1928年在他任內成立的。
  浦氏於1939年退休後,仍為榮譽館長,並在館內保留一間辦公室,繼續為該館奉獻,其專業精神,令人欽佩。在他退休時,美國圖書館學會譽他為「我們這個專業的大老」(Dean of Our Profession),可以說當之無愧。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浦特南(1861-1955)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