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漁筌 - 教育百科
漁 | |
筌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蘭嶼雅美族和海岸阿美族以捕魚為主要生產事業,而其他各族的族群聚落大多傍山鄰水,因此魚類成為各族群副食的一個主要來源,在山溪捕魚,便幾乎成了各族群的生產習慣,其重要性僅次於狩獵。由於捕魚較狩獵來的容易,就日常生活需求來說,捕魚又較狩獵更為重要。 漁撈是農暇時的另一種生產方式,也是男子的工作,在阿美族社會裡分海上捕魚和河川捕魚二大類。 漁筌是河川捕魚編器,亦如台灣各族所用的漁筌,與東南亞各地所見者相似,用細竹條以絞織編法縛紮而成,做漏斗狀,其內側有縛附以刺籐者。如南勢阿美或者秀姑巒阿美,在居住地的臨近河川中,即使用它來誘捕或放置捕獲之魚蝦。 |
|
知識 1: 男子 |
|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漁筌 | |
分類: | 物料工具和裝備:漁撈用具:漁筌 |
功能用途: | 漁具 |
學域-大分類: | 人類-民族 |
文化區: | 南島語族 |
族群: | 阿美(Amis) |
紀錄類別: | 民族知識單元 |
授權資訊: |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