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浮除濃縮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Flotation Thickening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與重力、離心等並列之固體物濃縮法,與重力沈澱濃縮法之作用相反,係使細微氣泡附著於顆粒物,造成顆粒物密度變小而浮於水面。操作方式包括溶解空氣(dissolved-air)式、真空與擴散空氣(dispersed-air)式三種,以第一種最常見。溶解空氣法係於加壓條件下,使空氣先溶解後再減壓讓溶解空氣呈微細氣泡(103μ以下)析出而附著於固體物表面,亦稱為加壓浮除濃縮法。加壓操作分全量加壓(total pressurization)、部份加壓(partial pressurization)及循環加壓(re-cycle pressurization)三種。污泥濃縮常用循環加壓法,係將空氣壓縮溶入循環之迴流澄清液中,減壓後與進流污泥混合,當空氣由溶液中釋出,則微小的氣泡附著於固體物上,再將固體物帶至液面去除。藉此方式可使污泥顆粒與水分分離而增加固體含量。浮除槽呈方形或圓形,採鋼筋混凝土製或鋼製。設計因子包括固體物負荷為100-200kg/m2-day,氣固比(氣泡產生量/固體物量)為0.01-0.03,循環比(加壓水量/原污泥量)為 1.5-3.5,停留時間在水深3m左右時為2小時。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浮除濃縮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