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懣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mèn
解釋:
  1. 煩悶、鬱悶。
    【例】憂懣、煩懣
  2. 憤恨。
    【例】憤懣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懣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mèn
解釋:
[形]
煩悶、鬱悶。《禮記.問喪》:「哭踊無數,惻怛之心,痛疾之意,悲哀志懣氣盛。」《資治通鑑.卷二五一.唐紀六十七.懿宗咸通十年》:「龐勛憂懣不知所為,但禱神飯僧而已。」
[動]
憤恨。如:「憤懣」。《魏書.卷一九下.南安王楨傳》:「聞之惋懣,實乖本圖。」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懣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煩悶、愁悶。《說文解字.心部》:「懣,煩也。」《禮記.問喪》:「哭踴無數,惻怛之心,痛疾之意,悲哀志懣氣盛。」《資治通鑑.卷二五一.唐紀六七.懿宗咸通十年》:「龐勛憂懣不知所為,但禱神飯僧而已。」

2. 憤恨。如:「憤懣」。《魏書.卷一九.景穆十二王列傳下.南安王楨》:「聞之惋懣,實乖本圖。」唐.白行簡《李娃傳》:「生怨懣,絕食三日,遘疾甚篤,旬餘愈甚。」

3. 附於名詞或人稱代名詞後,以表示多數。同「們」。宋.樓鑰〈跋姜氏上梁文稿〉:「有陳棘云:『我部領你懣廝逐去深州。』邊吉云:『我隨你懣去。』懣,本音悶,俗音門,猶言輩也。」

注音: ㄇㄣ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懣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