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噴燒式焚化爐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preader Stoker Incinerator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利用鼓風方式將有害廢棄物急速噴出,使之霧化後增加與空氣及燃煤之接觸,達到完全而均勻地燃燒。預經粉碎或分類後之垃圾,以高壓空氣噴入爐體內,並由爐底穿過爐床向上供應空氣至爐內助燃,垃圾於下落途中,完成部份燃燒再落於履帶式爐床上後,隨爐床移動,繼續燃燒成為灰渣之裝置。也有將垃圾破碎至粒徑10分分以下,再經分選,回收金屬、玻璃等不燃性物質,分類後之可燃性垃圾即先作成垃圾衍生燃料(refuse derived fuel, RDF)再藉高壓空氣噴入爐體內燃燒。可適用於含水分高之廢棄物,在氣體充分攪拌及混合後可提高燃燒效率,但能源之消耗及粉碎設備所需之保養及維護較為困難,且焚化之垃圾需經前處理,以此做為爐體之裝備,其單位爐床面積焚化效率較高,焚化殘渣灼燒減量較低。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噴燒式焚化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