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黿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yuán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黿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yuán |
解釋:
[名] 動物名。爬蟲綱鱉科。似鱉而大,背甲近圓形,散生小疣,暗綠色,腹面白色。前肢外緣和蹼均呈白色。生活於河中。分布於大陸地區雲南、廣東、廣西、福建、浙江等地。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黿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Asian Giant Softshell Turtle |
日期: | 2007年1月 |
出處: |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
辭書內容
學名: Pelochelys bibroni (Owen, 1853) |
|
形態: 大型鱉類,背甲長最大可超過120公分,體重可達100公斤以上。頭較小,背側平寬,吻較短。眼小,背甲形狀略呈圓盤形,橄欖色,有深黃色斑點。體外覆革質皮膚,前緣及裙邊光滑,無疣突。腹甲為白色,有略帶黃色。其四肢及頭尾無法收入龜甲內。 |
|
分布: 分布範圍極廣,由印度半島、中南半島、馬來半島各國、印尼、新幾內亞、菲律賓群島、中國大陸東南部。 |
|
生態習性: 棲息於水流平緩的溪流、湖泊、深潭中,有時亦可於河囗出現。浮出水面的時間較少,可利用喉部交換氧氣。其性情溫和,與其他鱉科種類不甚相同,不會主動咬人。主要攝食魚類、蝦蟹、螺貝類及水生植物。一年可產卵多次,卵呈圓球形,每窩產卵數約為22~45顆。 |
|
目: 龜鱉目(Class Testudunes) |
|
科: 鱉科 (Family Trionychidae)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黿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動物名。爬蟲綱鱉科。似鱉而大,背甲近圓形,散生小疣,暗綠色,腹面白色。前肢外緣和蹼均呈白色。生活於河中。分布於中國雲南、廣東、廣西、福建、浙江等地。 |
|
注音: | ㄩㄢˊ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黿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