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哈特萊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Hartley, David
作者: 但昭偉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哈特萊(1705~1757)是十八世紀英國的心理學家和道德哲學家,雖然沒有醫學院的學位,也成功地行醫多年。在哲學及心理學上,哈特萊持聯結論(Associationism),上承休姆(D. Hume, 1711~1776),下接大小彌爾(J. Mill, 1773~1836; J.S. Mill, 1806~1873)和斯賓塞(H. Spencer, 1820~1903)。其主要著作是〔人的觀察:架構、義務暨期望〕(Observations on Man, His Frame, His Duty and His Expectations)。
  哈特萊在哲學及心理學上並無新發明,其貢獻是堅持聯結論的主張。以先前學者的觀念為本,試圖完整的說明人性。視人的心靈與肉體為彼此能互相影響的統合系統;但其觀點未經實徵,不過在聯結論中,哈氏被稱為是集大成者。
  在哈特萊的學說中,感覺是最重要的概念。對感覺的說明是,腦中的白色質髓(white medullary substance)、脊髓及神經是導致感覺產生的機制,感覺的產生是人的感官接觸到外界物體之後,透過腦、脊髓和神經連續作用的結果。觀念(ideas)的產生則是以感覺為基礎,相同感覺反覆出現之後,就會在心靈上留下影像(images),這些影像即是感覺的簡單觀念,心靈儲蓄了相當多的簡單觀念後,透過感覺與觀念的聯結,產生複合的觀念。至於人類的行動則可分為自動的(automatic motion)和自願的(voluntary motion)兩種;前者如心跳和哭泣,其產生以感覺為基礎;後者產生的基礎是觀念,可以由人的意志來決定是否出現。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哈特萊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