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羲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ㄈㄨˊㄒㄧㄕˋㄔㄨㄢˊㄕㄨㄛㄓㄨㄥ˙ㄉㄜㄍㄨˇㄉㄞˋㄉㄧˋㄨㄤˊㄐㄧㄠㄖㄣˊㄇㄧㄣˊㄕㄡˋㄌㄧㄝˋㄒㄩˋㄇㄨˋㄅㄧㄥˋㄏㄨㄚˋㄅㄚㄍㄨㄚˋㄐㄧˊㄔㄨㄤˋㄗㄠˋㄨㄣˊㄗ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羲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伏羲氏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參見「伏羲氏」條。
2.姓。如上古時代有羲仲。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氣舒展而出。《說文解字.兮部》:「羲,气也。」清.段玉裁.注:「謂气之吹噓也。」清.徐灝.箋:「《廣雅》:『羲,施也。』按:施猶展也,謂氣舒展以出也。」宋.岳珂《桯史.卷一.徐鉉入聘》:「聖言其視騎省之辯正,猶螢爝之擬羲舒也。」

2. 日、太陽。古代神話傳說,太陽乘著由羲和所駕御之六龍馬車行走於天上。故後人乃以「羲」指稱太陽。晉.郭璞〈遊仙〉詩七首之七:「蓐收清西陸,朱羲將由白。」南朝宋.謝惠連〈秋懷〉詩:「頹魄不再圓,傾羲無兩旦。」

3. 古帝王「伏羲氏」之省稱。漢.班固〈答賓戲〉:「基隆於羲、農,規廣於黃、唐。」唐.張懷瓘《書斷.卷上.草書》:「豈必在乎羲、軒、周、孔將釋老之教乎!」

4. 晉書法家王羲之之省稱。唐.孫過庭《書譜》:「可謂鍾、張云沒,而羲、敬繼之。」唐.張懷瓘《書斷.卷中.神品》:「妙極於華者羲、獻,精窮於實者籀、斯。」

5. 姓。如堯時有羲仲。

注音: ㄒㄧ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羲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