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鼢鼠 - 教育百科
ˊ
ˇ
  • 漢語拼音 fén shǔ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fén shǔ
解釋:
動物名。哺乳類。身體呈灰色,尾短,眼小,在地下打洞,以甘薯、花生、豆類等植物的地下部分為食。對農牧業的危害很大。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鼢鼠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Mole-rat, Zokor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Myospalax Psilurus (Milne-Edwards, 1874)
形態:
本屬動物頭軀幹長15~27公分,尾長2.9~9.6公分,體重150~563公克,身體圓鈍,四肢短而有力,前腳有長而厚重的爪以利挖掘;眼小,無外耳殼,皮毛長、軟而光滑,體背灰褐色到粉黃色,腹部毛色較淺。
分布:
西伯利亞東南部、蒙古東部、中國大陸中北部和東北部。
生態習性:
主要棲息在海拔900~2,120公尺山谷的開墾地或雜林,穴居性,擅挖掘,12分鐘內可挖70公分長的地道,會以門齒咬斷樹根,以頭和腳推土,每挖3~5公尺,就會在地表開洞口將土推出,洞口的土堆就是牠們活動的證據,窩與儲食室所在的主地道在地面下2公尺,食物包括根和穀粒;晚上有時會出洞到地表活動,不冬眠,小鼠多在3~4月出生,一胎4~6仔,由於會危害作物,在中國大陸被捕捉得很厲害。
綱: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目:
囓齒目(Class Rodentia)
科:
鼠科(Family Muridae)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鼢鼠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bùn-tshí/bùn-tshú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鼴鼠。哺乳動物。一種體型較大的鼠類,能潛地而行。以甘薯、花生、豆類等植物的地下部分為食。對農牧業的危害很大。
  2. 地鼠
同義詞: 鼢地鼠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鼢鼠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臺灣台語 鼢鼠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