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節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dà jié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大節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dà jié |
解釋:
1.關係重大的事。《左傳.昭公元年》:「國之大節有五,女皆奸之。」晉.干寶《搜神記》卷七:「男女之別,國之大節,故服食異等。」 2.生死危難之際的節操。《論語.泰伯》:「曾子曰:『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三國志.卷一一.魏書.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袁渙》:「渙貌似和柔,然其臨大節,處危難,雖賁育不過也。」 3.重要的義理。《國語.周語下》:「夫禮之立成者為飫,昭明大節而已,少典與焉。」《荀子.仲尼》:「曰於乎!夫齊桓公有天下之大節焉,夫孰能亡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大節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