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疊圖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Map Overlay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疊圖(map overlay)」為土地利用或環境規劃在分析實質環境特性分佈之方法。「疊圖」是指將同範圍的兩張或更多張具特定主題或屬性的地圖相套疊,並藉由分析套疊後的結果圖,了解各區位之特性或找出條件需求之地理區位位置。疊圖作業經常被應用於土地分類(land classification)及土地使用適宜性分析上。根據土地分類或適宜性分析所研擬之準則,透過主題圖的套疊,可得到具不同特性的土地分區及分佈。過去疊圖作業需透過人為的方式進行繪圖、套疊等工作,均屬紙上作業或透過膠片作業,一但準則過於複雜,則極易產生嚴重偏誤。這些問題在電腦工具發達後,透過電腦繪圖及疊圖作業則變得更為簡便精確了。目前疊圖作業已成為地理資訊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中重要的一項功能,是環境規劃管理等應用上不可或缺的工具。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疊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