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癖 - 教育百科
ˇ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習性、嗜好。
    【例】潔癖、癖好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病名。中醫上指腹內生硬塊,消化不良的病症。《玉篇.疒部》:「癖,食不消。」《抱朴子.內篇.極言》:「凡食過則結積聚,飲過則成痰癖。」
2.習性、嗜好。如:「潔癖」、「書癖」、「睡癖」。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一)之又音。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phiah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習性、嗜好。
音讀: phia̍h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麻疹。
  2. 痲疹
同義詞: 痲、痲仔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ㄆㄧˇ

1. 病名。中醫上泛指因氣血凝滯、脾胃虛寒所引發之腹部和脅肋部腫塊;或指消化不良之症。如「寒癖」、「痰癖」、「癖」。《玉篇.疒部》:「癖,食不消留肚中也。」《抱朴子.內篇.極言》:「凡食過則結積聚,飲過則成痰癖。」

2. 習性、嗜好。如:「潔癖」、「書癖」、「睡癖」。《晉書.卷三四.列傳.杜預》:「時王濟解相馬,又甚愛之,而和嶠頗聚斂,預常稱:『濟有馬癖,嶠有錢癖。』武帝聞之,謂預曰:『卿有何癖?』對曰:『臣有《左傳》癖。』」唐.貫休〈別盧使君歸東陽〉詩二首之二:「難醫林藪煙霞癖,又出芝蘭父母鄉。」《幼學瓊林.卷三.貧富類》:「好置田宅,謂之『地癖』。」

㈡ㄆㄧˋ,ㄆㄧˇ之又音。

注音: ㈠ㄆㄧˇ ㈡ㄆㄧ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癖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癖性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