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患得患失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huàn dé huàn shī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患得患失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huàn dé huàn shī |
解釋:
語本《論語.陽貨》:「鄙夫可事君也與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無所不至矣。」形容人的得失心很重,在沒得到以前怕得不到,得到以後又怕失去。《宋史.卷二八三.王欽若傳.論曰》:「竦陰謀猜阻,鉤致成事,一居政府,排斥相踵,何其患得患失也!」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患得患失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 |
釋義: 在沒得到以前怕得不到,得到以後又怕失去。形容人的得失心很重。語本《論語.陽貨》。 △「無所不至」 |
|
典故說明:
孔子是春秋時代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曾說:「人格低下的人是不能侍奉君王的,因為他們只注重名利,沒得到前害怕得不到,得到了又擔心會失去。如果擔心到手的名利失去的話,為了繼續保有它,他們就什麼事都做得出來。」這就是說,如果君主身邊的人品德不好的話,他們為了保有既得利益,就會無所不用其極,影響朝政,蒙蔽視聽,進而使國家人民受到危害,所以這種人是絕對不能事君的。孔子用「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說明小人對名利得失的憂慮。後來「患得患失」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人的得失心很重。
|
|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形容人的得失心很重。 使用類別 用在「貪得患失」的表述上。 例句
|
|
典源: 《論語.陽貨》子曰:「鄙夫(1)可與事君(2)也與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3);既得之,患失之(4)。苟患失之,無所不至(5)矣。」
〔注解〕 (1) 鄙夫:人格卑陋的人。 (2) 事君:事奉君主。 (3) 患得之:害怕得不到。 (4) 患失之:害怕會失去。 (5) 無所不至:無所不用其極,比喻什麼壞事都做得出來。見「無所不至」。 |
|
書證:
01.《朱子語類.卷七二.易.咸》:「往來只是一般往來,但憧憧之往來者,患得患失,既要感這個,又要感那個,便自憧憧忙亂,用其私心而已。」
02.《宋史.卷三八○.何鑄等列傳》:「論曰:『……孔子所謂鄙夫患得患失無所不至者,此輩是已。』」
03.宋.胡宏《胡子知言.卷二.好惡》:「君子之遊世也以德,故不患乎無位。小人之遊世也以利勢,故患得患失,無所不為。」
04.明.李贄《焚書.卷一.書答.答鄧明府》:「則必曰專志道德,無求功名,不可貪位慕祿也,不可患得患失也。」
05.《明史.卷二○七.劉世龍列傳》:「天下風俗之不正,由於人心之壞。人心之壞,患得患失使然也。」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成語典_患得患失 |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