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菩 - 教育百科
菩 |
|
- 部首 艸
- 部首外筆畫 8畫
- 總筆畫 12畫
- 漢語拼音 pú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菩薩:A>佛教稱證得佛果而普渡眾生的修行者。僅次於佛而高於羅漢。如:「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B>泛指神、佛。如:「奶奶祈求菩薩保佑遠行的父親早日平安歸來。」C>稱心懷慈悲、樂善好施的人。如:「他的善行廣被四方,真是位活菩薩。」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菩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pú |
解釋:
參見「菩提」條。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菩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菩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ㄅㄟˋ 草名。《說文解字.艸部》:「菩,草也。」《字彙.艸部》:「菩,黃菩,草名。」 ㈡ㄆㄨˊ 音譯詞。如梵語bodhi的音譯為「菩提」,指從汙染迷惑中體悟四聖諦。南朝梁.蕭衍〈遊鍾山大愛敬寺〉詩:「菩提聖種子,十力良福田。」《西遊記》第二回:「悟徹菩提真妙理,斷魔歸本合元神。」又如梵語bodhisattva的音譯,全名為「菩提薩埵」,簡稱為「菩薩」。唐.孟棨〈本事詩.嘲戲〉:「少妙之時,視之如生菩薩。」《太平廣記.卷一七四.俊辯》:「金剛努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薩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
|
注音: | ㈠ㄆㄨˊ ㈡ㄅㄟˋ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菩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