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優養化 - 教育百科
ˇ
ˋ
  • 漢語拼音 yōu yǎng huà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ōu yǎng huà
解釋:
生態學上指受汙染的水域瀕死或邁向死亡的現象。當水域中的氮、磷化合物因汙染而突然大增,營養狀況超過實際所需時,低等植物會因過分營養而快速成長,使水域溶氧量下降,造成水中生物大量死亡的現象。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優養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Eutrophication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由於水中營養鹽氮和磷的過量,導致海藻類的大量繁殖,引起水質惡化,魚群大量死亡的現象,又稱富營養化。優養化破壞生態平衡,改變正常的群落組成和生物棲息環境,破壞海域的的生產力,危害人體的健康,因此被稱為「無毒的汙染」。優養化最常發生於淡水水域或半封閉的海灣。主因為氮、磷等營養鹽隨著有機肥料、工業廢棄物、都市下水道放流物的排放,進入污染水域,而如水流循環不佳,又有足夠的日照且水溫在0~25度的條件下,藻類大量繁且不斷持續下去直到藻類數量足以遮蔽日照,導致水表以下的藻類無法行光合作用而大量死亡,藻類的腐爛及分解消耗水中的氧,最終結果為水域中其他生物大量死亡,屍體腐爛又造成水質惡化。
  經過一段時間後,自然的作用將使優氧化的水域回復到原來的乾淨程度,但除非透過人工移植原有魚種及生物,原有水域生態將很難回復。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優養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