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潛能 - 教育百科
課 | |
程 | |
潛 | |
能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Curriculum Potential |
作者: | 徐超聖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課程潛能是指能從課程中引發出的所有學習經驗。課程設計者的意圖,常在使用者的不同理解程度下,實施在實際的課室教學中,這種意圖與實際的差距,從課程潛能的角度來看,是無須因為使用者不能完全展現設計者的意圖而去苛責教師的缺失。一來是因為設計者本身的意圖並不是那麼顯而易見地表現在教材中,二來是使用者根據個人的經驗背景、實施的情境及學習者,而必須做若干的修正與調適。因此,課程設計者的意圖,在實際的課室教學情境中,常被不同的方式表現出來。也因為課程有「潛能」的概念,因而容許課程用不同方式來表現,而引發出學習者的各種不同學習經驗。這種概念鼓勵使用者根據教師、學生和社區的不同需要而調整修正內容。茲以學術性的教材及一般的課程教材說明之。 學術性的教材方面,一般而言,大部分的教材內容都係根據學者和專家的研究成果而編製,為了讓學校的學習者易於了解與學習,或 了達成某些特定的教育目標,設計者在呈現學者專家的研究成果時,常做必要的改變,如刪除、增加、簡化和合併某些內容,此現象充分顯示出課程潛能概念的意義。使用者必須仔細去深思課程的潛能是鉅大而豐富的,他們應該注意到課程的那些潛能對引發學習者潛能是重要的,而在使用教材時,就必須特別加強。 在一般的課程教材方面,使用者雖視課程教材為設計者意圖的具體呈現,但教材本身常被表現的比原設計者更多的意圖。一旦教材交到使用者手上,它們將被不同的方式去解釋和使用。因而,不同的解釋將被老師使用在他們獨特而多變的教學情境中,也因此全新的課程潛能會在教材中被發現並呈現出來。一般而言,教師和課程分析者的能力、他們對教材的知識、教室情境的感受、課程發展的經驗和對新觀念的開放程度,會直接影響到課程潛能的開發。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課程潛能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