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帛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ㄆㄧㄣˇ˙ㄉㄜㄗㄨㄥˇㄔㄥㄖㄨˊ:「ㄐㄩㄢˋㄅㄛˊ」、「ㄅㄛˊ」、「ㄅㄨˋㄅㄛ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帛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絲織品的總稱。
    【例】絹帛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絲織品的總稱。如:「帛書」、「絹帛」、「帛畫」。《孟子.梁惠王上》:「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2.姓。如漢代有帛敞。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相關資料連結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pe̍h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pi̍k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絲織品總稱。如:「布帛」、「帛畫」、「絹帛」、「衣不重帛」。《說文解字.帛部》:「帛,繒也。」《論語.陽貨》:「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孟子.梁惠王上》:「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史記.卷一一八.淮南衡山列傳.淮南厲王》:「行珠玉金帛,賂諸侯宗室大臣,獨竇氏不與。」《三國演義》第一三回:「河內太守張楊獻米肉,河東太守王邑獻絹帛,帝稍得寧。」

2. 指寫上絲織品上的文字或書籍。如「帛書」。《漢書.卷五四.李廣蘇建傳.蘇建》:「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係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練字》︰「至於經典隱曖,方冊紛綸,簡蠹帛裂,三寫易字,或以音訛,或以文變。」

3. 姓。如漢代有帛敞。

注音: ㄅㄛ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帛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