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笑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ㄧㄣㄋㄟˋㄒㄧㄣㄒㄧㄣㄒㄧˇㄦˊㄌㄡˋㄔㄨㄎㄨㄞˋㄌㄜˋ˙ㄉㄜㄅㄧㄠˇㄑㄧㄥˊㄏㄨㄛˋㄕㄥㄧㄣㄖㄨˊ:「ㄉㄚˋㄒㄧㄠˋ」、「ㄨㄟˊㄒㄧㄠˋ」、「ㄒㄧㄠˋㄌㄧㄢˇ」、「ㄒㄧㄠˋㄖㄨㄥˊ」、「ㄒㄧㄠˋㄎㄡˇㄔㄤˊㄎㄞ」。
  2. ㄈㄥˋㄘˋㄐㄧㄔㄠˊㄖㄨˊ:「ㄐㄧㄒㄧㄠˋ」、「ㄔㄠˊㄒㄧㄠˋ」、「ㄌㄥˇㄒㄧㄠˋ」、「ㄔˇㄒㄧㄠˋ」、「ㄨˇㄕˊㄅㄨˋㄒㄧㄠˋㄅㄞˇㄅㄨˋ」。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iào
解釋:
00:00
  1. 臉上露出快樂的表情,或嘴巴發出歡樂的聲音。
    【例】嬉笑、微笑、哈哈大笑 ◎
  2. 譏嘲、諷刺。
    【例】五十步笑百步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iào
解釋:
[動]
1.因欣喜而在臉上露出快樂表情,或發出喜悅的聲音。如:「玩笑」、「嬉笑」、「微笑」。《論語.憲問》:「樂然後笑,人不厭其笑。」
2.譏笑、嘲笑。如:「見笑」、「恥笑」。《孟子.梁惠王上》:「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唐.韓愈〈調張籍〉詩:「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副]
致贈時,希望對方接受的敬辭。如:「笑納」。《水滸傳》第二回:「特地使小校送些薄禮,酬謝大郎不殺之恩,不要推卻,望乞笑留。」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00:00
海陸音
00:00
大埔音
00:00
饒平音
00:00
詔安音
00:00
南四縣
00:00
釋義: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hiò
00:00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因欣喜而在臉上露出快樂表情,或發出喜悅的聲音。
  2. [[動] ] 譏笑、嘲笑。
  3. [[動] ] 特指傳統米食「發粿」在蒸煮時表面裂開的情況。
  4. [[形] ] 仰面向上。
音讀:
tshiàu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siàu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因欣喜而露出愉悅之表情,或發出喜悅之聲。如:「玩笑」、「笑口常開」、「微笑」。段注本《說文解字.竹部》:「笑,喜也。」《論語.憲問》:「樂然後笑,人不厭其笑。」

2. 喜愛。唐.拾得〈可笑是林泉〉詩:「可笑是林泉,數里少人煙。雲從巖嶂起,瀑布水潺潺。」宋.王安石〈寄題郢州白雪樓〉詩:「《折楊》《黃華》笑者多,《陽春》《白雪》和者少。」

3. 譏笑、嘲笑。如:「見笑」、「恥笑」。《孟子.梁惠王上》:「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唐.韓愈〈調張籍〉詩:「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4. 餽贈禮品時,希對方接受之敬辭。如:「笑納」。《水滸傳》第二回:「特地使小校送些薄禮,酬謝大郎不殺之恩,不要推卻,望乞笑留。」

注音:
ㄒㄧㄠˋ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臺灣台語 相關臺灣客語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