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動能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dòng néng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動能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dòng néng |
解釋:
1.運動之物體因其運動而產生的能。在速率遠小於光速時,粒子之動能等於速率平方與質量乘積之半;若速率接近光速,則為相對論質量與靜質量之差乘以光速的平方。 2.意志,如衝動、欲望、執意等,都含有發動的要素,故稱為「動能」。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動能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kinetic energy |
作者: | 王寶璽 |
日期: | 2002年12月 |
出處: | 力學名詞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有一質點以v 速度在運動,要使這個質點的速度從v 減到零所需要的功稱為該質點當速度v 時的動能。即該質點將速度從v 減到需時間內對外能做的功。 古典力學中,物體之動能等於其質量與速度平方乘積之半。例如一質點系之動能(K.E.)可表示為: 式中,mi為第i 個質點之質量;vi為第i 個質點速度; 為質點系總質量; 為質點系質心速度。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動能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基本資料
英文: | Kinetic Energy |
作者: | 劉有德 |
日期: | 2004年11月 |
出處: | 舞蹈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力學名詞。因運動而產生的能量,可分為平移動能及轉動動能,以平面運動為例,其大小為T = mv2+Iω2。其中 為物體之質量,v 為中心點之速度,I 為對中心點之慣性矩,ω 為施轉速度。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動能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