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箬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ㄓㄨˊ
  • 部首外筆畫 9
  • 總筆畫 15
  • 漢語拼音 ruò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ㄓㄨˊㄆㄧˊㄙㄨˊㄔㄥㄨㄟˊㄙㄨㄣˇㄎㄜˊ」。
  2. ㄖㄨㄛˋㄓㄨˊㄔㄤˊㄌㄩˋㄍㄨㄢˋㄇㄨˋㄓˊㄨˋㄧㄝˋ˙ㄗㄎㄨㄛˋㄔㄤˊㄅㄧㄢㄩㄢˊㄕㄠㄅㄞˊㄅㄟˋㄇㄧㄢˋㄧㄡˇㄒㄧˋㄇㄠˊㄐㄧㄥㄍㄢˇㄎㄜˇㄓˋㄔㄥˊㄅㄧˇㄍㄨㄢˇㄧㄢㄊㄨㄥˇㄧㄝˋ˙ㄗㄎㄜˇㄓˋㄔㄥˊㄉㄡˇㄌㄧˋㄏㄨㄛˋㄅㄠㄗㄨㄥˋ˙ㄗ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箬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ruò
解釋:
[名]
1.竹皮。「篛」的本字。《說文解字.竹部》:「箬,楚謂竹皮曰箬。」
2.竹名。稈細柱形,高約一公尺,葉片很大,可包粽子及做斗笠等。同「篛」。《玉篇.竹部》:「箬,竹大葉。」
3.箬竹的葉子。同「篛」。唐.柳宗元〈柳州峒氓〉詩:「青箬裹鹽歸峒客,綠荷包飯趁虛人。」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ha̍h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籜。竹莖外、筍殼外或是植物莖稈外的硬葉。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