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節拍舞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Measure
作者: 張麗珠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名。《節拍舞》(Measure)為十六世紀英國之一種宮廷舞。源自法國之《巴斯舞》(Basse Dance)。以其高貴性質而言,與《巴望舞》(Pavane)甚為相似;惟無特為此舞而譜之音樂,通常配合巴望舞之音樂而舞。所謂「跟著節拍慢慢走」,表示此種舞蹈絕非生動而輕快之舞蹈,為一種莊嚴的行進,充滿莊嚴與復古的氣氛。〔節拍舞〕在伊麗莎白一世(ElisabethⅠ, 1533-1603)與詹姆士一世(JamesⅠ, 1566-1625)時代,在宮廷中甚為流行。其後在皇家化妝舞會中,有若干精巧的舞蹈亦名為節拍舞,致此節拍舞已成為舞蹈之通稱。節拍舞是以音樂的速度來襯托舞蹈,此種交叉節奏(Cross-rhythms)的舞蹈形成了節拍舞的特性。此種舞蹈之莊嚴步伐,被認為適合法界高層人士之表演,因而在法界甚為流行。節拍舞可分為三個層面:一、技巧,二、風格,三、主題。節拍舞可能指實際舞蹈時所用之距離與步伐之長度,以及行進之方向。從技術方面而言,此種舞動作係來自人體與其尺度之標準,因此在成年男子、女子與孩童之舞步之間,有所差異。空間與方向的尺度之外,尚有音樂之節拍與速度及韻律之尺度。風格之尺度部分,屬於對舞蹈之詮釋,有如儀式舞蹈中之姿勢與部位。在若干現代作品中,亦可能採用地方性之風格。此種形式係關係著舞蹈的戲劇成分,支配著舞蹈的主題,使技巧方法與風格形式,可以達成舞蹈的充分詮釋。
參照: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節拍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