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斜黝簾石 - 教育百科
斜 | |
黝 | |
簾 | |
石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斜黝簾石的英文學名Clinozoisite是在1896年由Weinschenk依其為黝簾石(Zoisite)之單斜二形體來命名。晶體呈柱狀或針狀,集合體則以粒狀、塊狀、纖維狀或片狀聚集。摩氏硬度為6.5,具玻璃光澤,顏色以無色到淺黃綠色居多,少數呈現玫瑰紅或紅色,條痕則為白色。斜黝簾石在鹽酸中不會溶解,它與綠簾石(Epidote)形成連續固溶體系列,前者含Al量高,後者富含Fe。斜黝簾石在自然界分布甚廣,主在產在片麻岩、片岩或角閃岩等變質岩中,共生礦物有長石、石英、綠泥石、透閃石、斧石等礦物。部分產在玄武岩熔岩流的氣孔內,與沸石共生,或是不純的石灰岩經變質作用的地區也可見到它的蹤影。在台灣中央山脈的變質岩中,有斜黝簾石產出。 |
|
知識 1: 3.21~3.38 |
|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斜黝簾石 | |
化學成分: | Ca<sub>2</sub>(Al,Fe<sup>3 |
國內產地: | (1)花蓮縣豐田地區的閃玉礦床內 |
國外產地: | (1)奧地利Tyrol的Goslerwand |
學域-大分類: | 地質-岩礦類 |
礦物分類: | 矽酸鹽 |
紀錄類別: | 礦物知識單元 |
授權資訊: |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