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紅瘰疣源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Red Knobby Newt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Tylototriton verrucosus (Anderson, 1871)
形態:
成體外表皮膚粗糙,頭部有稜脊突起,背部正中央部位的稜脊從枕部一直延伸到尾部,在體背兩側有一排列規則的明顯圓形瘰粒,約14~16個,全身佈滿細小的疣粒,腹面較背面光滑。成體雄性可達13公分,而雌性則達15公分。吻端圓,鼻孔小,近吻端,四肢發達,指4趾5。背鰭自尾基向後延伸。泄殖腔為短裂縫,活體之背部及體側為棕黑色,頭部、四肢、尾部之稜脊和疣粒部分均呈棕紅色或棕黃色,腹面一般為黑色。
分布:
分布在中國大陸之雲南、廣西。
生態習性:
一般棲息在海拔1,000~2,500公尺之森林及山區水稻田附近。成體喜愛接近水邊潮溼地,在5~6月繁殖時則到靜水中交配產卵,卵約70~80粒,黏附在水草上,幼體在水中生活,食物以昆蟲及其他節肢動物為食,疣腺有毒,故天敵少。
綱:
兩棲綱(Class Amphibia)
目:
有尾目(Order Caudata)
科:
蠑螈科(Family Salamandridae)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紅瘰疣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