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紅耳鵯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Red-whiskered Bulbul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Pycnonotus jocusus
形態:
長18~20公分,豎起的黑色羽冠,眼下後方的紅斑及紅色的尾下覆羽為明顯易辨的特徵。身體背面褐色,頭黑色,耳羽及頰白色,另有一黑色頰紋自喙基延伸至頸側,再向下延長至前胸。身體腹面白色,尾羽暗褐色,外側尾羽末端灰白色。不同亞種間尾羽上的白斑、冠羽長、喙長及背部顏色略有不同。亞成鳥全身大致顏色較淡,冠較短,臉部無紅斑,尾下的紅色也較淡。
分布:
共6亞種,分布亞洲南部及東南部,包括5中國大陸南部、印度東北及尼泊爾。本種於各分布地中為普遍留鳥。
生態習性:
成對小群於次生林、灌叢或公園都市等環境。紅耳鵯喜歡群居,性喧鬧,鳴聲為悅耳的哨音,以果實及植物嫩芽為食,常造成花園的危害,有時也下到地面捕食螞蟻。繁殖期1~8月,巢為杯狀,築於灌叢,每窩產2~4顆卵。
綱:
鳥綱(Class Aves)
目:
雀形目(Order Passeriformes)
科:
鵯科(Family Pycononotidae)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紅耳鵯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