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伎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古代稱以歌舞娛樂賓客為業的女子。
    【例】藝伎、歌伎 △妓
  2. 技藝、才能。通「技」。
    【例】伎倆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伎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技藝、才能。通「技」。《書經.秦誓》:「如有一介臣斷斷猗,無他伎,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新唐書.卷一四一.衛伯玉傳》:「少習武伎。」
2.古代稱以歌舞娛樂賓客為業的女子。唐.劉禹錫〈蜀先主廟〉詩:「淒涼蜀故妓,來舞魏宮前。」也作「妓」。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伎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同伴。《說文解字.人部》:「伎,與也。」清.段玉裁.注:「〈舁部〉曰:『與者,黨與也。』此伎之本義也。」《廣韻.上聲.紙韻》:「伎,侣(侶)也。」

2. 古稱以歌舞雜戲娛樂賓客為業之人,同「妓」。唐.劉禹錫〈蜀先主廟〉詩:「淒涼蜀故伎,來舞魏宮前。」《三國演義》第八回:「教坊之樂,不足供奉;偶有家伎,敢使承應。」

3. 技藝、才能。通「技」。《書經.秦誓》:「如有一介臣斷斷猗,無他伎,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新唐書.卷一四一.列傳.衞伯玉》:「少習武伎。」

4. 「伎伎」:步行舒緩之貌。《詩經.小雅.小弁》:「鹿斯之奔,維足伎伎。」

注音: ㄐㄧ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伎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