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水權 - 教育百科
ˇ
ˊ
  • 漢語拼音 shuǐ quá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uǐ quán
解釋:
係指對於地面水或地下水,依法取得使用或收益之權。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水權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Water Rights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依據水利法,水為天然資源,屬於國家所有,不因人民取土地所有權而受影響。水權係指依法對於地面水或地下水有取得使用或收益之權。
  一般而言,水權的取得與規範,在制度上有兩種精神:優先權制(Appropriative Right System)以及河權制(Riparian Right System)。所謂的優先制,是指水權及由水資源的第一位開發者與用者獲得,且該水源必須用於有益的使用(beneficial use),而該水權也可以交易移轉。河岸權制則指水權乃附屬於毗連河岸的土地,不單獨交易。台灣的水利,在日本據台前,多由私人興建,灌溉水為私有,可自由買賣,日據之後,則漸將水權轉為公有。目前政府對水權制度採命令及控制式的管理,有濃厚的管制色彩,諸如水權的取得要先申請等,但實際上仍傾向於優先權制,一直核准既有水權者的再申請,不過水權並不能自由交易。由於禁止水權交易,因此水資源無法流向更有效率的用途,使得各用水者的邊際效益差距過大。例如既有水權者無節水誘因,而新興用水需求者尋覓新水源的成本高,將造成濫抽地下水等負面效果。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水權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會員投稿&教育Wiki
教育Wiki
時間
版本內容
投稿者
2014年
教育Wiki

會員投稿
我要投稿連結圖示
您查詢的詞條還尚未有會員貢獻內容,若您有注音、釋義或圖片,歡迎透過會員上傳分享給教育百科, 我們將審查上架您貢獻的詞條,供其他使用者參閱。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