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磨蝕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mó shí |
解釋:
1.磨損、蝕耗。如:「他的志氣已經被環境磨蝕殆盡。」 2.地質學上指砂、粒等受風、水、冰、重力等帶動,將地表其他物質磨擦、耗損的作用。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磨蝕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Abrasion |
日期: | 2002年2月 |
出處: | 環境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磨蝕為侵蝕作用的一種,是地表組成物質受到流水、海水或冰河所挾帶的石塊、沙粒的沖擊磨擦產生削磨的現象,稱為磨蝕。此作用因介質不同,又可分為如下數種: (1)冰河磨蝕 冰河移動時,對經過之河床及兩側岩壁,有巨大的壓力,其所挾帶的礫塊,因對河床及岩壁進行刻蝕,此刻蝕稱為冰河磨蝕。 (2)海水的磨蝕 波浪侵蝕海岸,產生許多破碎的大、小石塊,這些投入浪中的石塊,對海岸產生磨蝕,是為海水的磨蝕。 (3)河水的磨蝕 除以上二種外,河川及狂風挾帶而來的沙石,對河床及地面,亦會發生磨蝕。像基隆河大華一帶的壺穴,便主要是因為磨蝕所形成。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磨蝕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