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薩巴耶舞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a Pa Yeh Wu
作者: 霍德華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名。維吾爾族民間舞蹈。流傳於新疆的喀什一帶維吾爾族聚居區。《薩巴耶舞》是維吾爾語,漢譯為《鐵環舞》。薩巴耶一詞,原是維吾爾族一種民間打擊樂器的稱謂。在長三十∼四十公分的木棒的一端,鑲上鐵片,墜上兩個可以活動的小鐵環,搖晃時能踫擊作響。最早是用山羊角製作的,用於搖環唱頌伊斯蘭教聖歌,後作為道具用於舞蹈表演,故得名。舞者為男子,歡娛時,常由一名或數名表演者右手執薩巴耶,或歡快獨舞;或配合女表演者對舞。圍觀者在一旁不時呼喊凱那(意為加油)助興,舞蹈氣氛歡快熱烈。該舞的特點,表演者合著音樂節奏,以薩巴的一端擊打肩部;或以薩巴耶的另一端敲擊地面,邊搖晃、邊擊打、邊舞。主要動作有:〈三步一抬〉、〈進退步〉、〈墊步〉、〈單腿跪蹲步〉等。伴奏樂曲節奏性強,多為2/4 拍。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薩巴耶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