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杜威教育社會學思想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楊瑩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美國學者杜威(John Dewey, l859~1952)也屬古典教育社會學思想家之一,在一九一六年出版的〔民主與教育〕(Democracy and Education)一書中曾明白的指出,從非正式教育轉變到正式學校教育的過程中,必須注意教育與生活脫節的問題。根據杜威的看法,非正式教育是個人的、生動的,使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學習的;而正式教育若無妥善安排,則不但容易流於孤立與書本化,與實際脫節,且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動機。學校所安排的學習活動,應該盡量融貫正式教育的功能及非正式教育的性質。唯有如此,學生才能認識本身權力及其所學習材料的社會意義。杜威提出其著名的兒童本位教育的主張。反對傳統權威式的教育,主張非正式的社會參與是一種有效的社會化方式,因此應將此原理運用於正式的學校教育中,以避免正式學校教育可能產生的缺點。杜威強調教育的社會功能,認為學校教育要達成社會功能,必須兼顧兩種事實:第一,社會環境規範與約束個人行為,其本身具有教育的作用;第二,學校是一種特別安排的社會環境,其目的在於:(1)將複雜的社會文明化為片面的學習內容,讓學生在漸進的學習過程中吸收;(2)祛除目前社會環境中的不良因素,避免其影響學生的心理狀態;(3)使社會環境的各種因素得以平衡發展。杜威希望學校生活是漸進的、純潔的以及平衡的,學校教育應與社會生活相互結合,透過將非正式社會化的原則運用於學校的生活,來促成社會的進步。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