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梆笛 - 教育百科
ˊ
  • 漢語拼音 bāng dí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āng dí
解釋:
  1. 一種形如曲笛而較短小,音比曲笛高四度的樂器。音色高亢、清脆,常用於北方的梆子戲中。
    【例】梆笛協奏曲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梆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āng dí
解釋:
樂器名,吹管樂器。竹製,橫吹,一個吹孔,一個膜孔,六個按音孔,一般為G調笛。笛身較曲笛細且短小,音比曲笛高四度。音色高亢、清脆、明亮有力,著重於舌上技巧的運用,常用於北方的梆子戲中。今用於獨奏與合奏。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梆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傳統民族樂器資料庫
國樂笛簫類:
梆笛,因伴奏梆子腔戲曲而得名,橫吹,梆笛的管子長度與曲笛、低音大笛相比屬於較細較短的樂器,它適合表現熱烈歡快的樂曲,能靈活地演奏單吐音、雙吐、三吐、花舌、飛指、垛音、頓音、喉音等效果。其主要伴奏的劇種有河北吹歌、秦腔、河北梆子、蒲劇和評劇等劇種,由於俐落靈巧的樂器特性,可以直接的表現濃郁的鄉土氣息與地方色彩。在民族管弦樂團中演奏高音聲部,有時為了轉調的方便可以使用十二調套笛。其型製在接近吹口處的笛端封閉,吹口處下方設一口貼笛膜,膜孔下方有六個按音孔,演奏時八度音高由嘴形控制力度以調整音高,膜孔所貼的笛膜鬆緊決定音色的差異。
資料來源: 臺灣音樂館 傳統民族樂器資料庫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