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梔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ī
解釋:
  1. 植物名。茜草科梔子屬,常綠灌木或小喬木。葉具短柄,對生,闊倒披針形或橢圓形。夏開白花,有香氣,可做香料。果實橢圓,色黃,可入藥,亦可做染料。木質密而堅實,可為雕刻用。 △梔子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梔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ī
解釋:
[名]
植物名。茜草科梔子屬,「梔子」或「黃梔子」之古稱。參見「梔子」條。
[動]
染色、塗飾。唐.柳宗元〈鞭賈〉:「今之梔其貌,蠟其言,以求賈技於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梔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i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梔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植物名。茜草科梔子屬,常綠灌木。葉具短柄,對生。夏開白花,有香氣。果實橢圓,色黃,可入藥,亦可做染料。木質密堅實,可為雕刻用。或稱為「梔子」。段注本《說文解字.木部》:「梔,黃木,可染者。」唐.李商隱〈河內〉詩二首之一:「梔子交加香蓼繁,停辛佇苦留待君。」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卷一八.廣動植》:「梔子,諸花少六出者,唯梔子花六出。」

2. 染色、塗飾。唐.柳宗元〈鞭賈〉:「今之梔其貌,蠟其言,以求賈技於朝。」

注音: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梔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