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蓬萊擬鍬形蟲 - 教育百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Trictenotoma formosana Kriesche, 1919 蓬萊擬鍬形蟲 Trictenotoma formosana Kriesche, 1919 蓬萊擬鍬形蟲。擬鍬形蟲外型彷彿天牛和鍬形蟲的混合體,強大的大顎如鍬形蟲,腎臟形的複眼、長長的觸角如天牛,但他們在分類上自成一科:擬鍬形蟲科,中國將之稱為三櫛牛科,蓋其觸角末端三節是短小的櫛齒狀,學名Trictenotomidae也是三-櫛齒-區段之意。這個科的甲蟲幼蟲身體細長扁平,在樹皮下取食枯木;成蟲體型都很大,前、中、後足的跗節節數分別是5、5、4節(可用跗節型式5-5-4代表),是屬於所謂的「異節類」。主要分佈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臺灣只有一種,便是蓬萊擬鍬形蟲。 蓬萊擬鍬形蟲體長4.5~6cm,全體黑色,但是背面覆蓋著細小的灰土色短毛,只有前胸背板中央和兩側兩個隆起的圓點顯出黑色的底色,不過因為這些短毛很容易脫落,因此往往會有體色斑駁的感覺。 成蟲在夏季到初秋出現,夏天較容易見到。大熱天他們有時會在森林邊緣或上空高飛,或聚集在殼斗科的植物上取食,屬於森林性的昆蟲。受到驚擾時通常會立刻振翅飛離,而很少假死落地。夜間具有趨光性。 臺灣特有種,分佈在低海拔到中低海拔山區。
知識 1:
皆陸生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蓬萊擬鍬形蟲
中文門名: 節肢動物門
中文科名: 擬鍬形蟲科
拉丁種小名: formosana
中文綱名: 昆蟲綱
拉丁界名: Animalia
拉丁科名: Trictenotomidae
拉丁門名: Arthropoda
中文總科名: 擬步行蟲總科
學域-大分類: 動物-昆蟲類
拉丁屬名: Trictenotoma
中文界名: 動物界
世界地理分布: 中華民國
中文目名: 鞘翅目
拉丁目名: Coleoptera
拉丁綱名: Insecta
拉丁總科名: Tenebrionoidea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蓬萊擬鍬形蟲
英文名: Trictenotoma formosana
描述:
分布:
作者: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