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萌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ㄘㄠˇㄇㄨˋㄔㄨㄕㄥㄖㄨˊ:「ㄇㄥˊㄧㄚˊ」。
  2. ㄈㄚㄕㄥㄖㄨˊ:「ㄇㄥˊㄈㄚ」、「ㄇㄥˊㄕㄥ」、「ㄍㄨˋㄊㄞˋㄈㄨˋㄇㄥˊ」。
  3. ㄅㄧˇㄩˋㄕˋㄨˋㄈㄚㄕㄥ˙ㄉㄜㄎㄞㄉㄨㄢㄏㄨㄛˋㄓㄥㄓㄠˋㄖㄨˊ:「ㄇㄥˊㄓㄠˋ」、「ㄐㄧㄢˋㄨㄟˊㄧˇㄇㄥ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萌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méng
解釋:
  1. 草木初生。
    【例】萌芽
  2. 發生。
    【例】萌發、萌生、故態復萌
  3. 比喻事物發生的開端或徵兆。
    【例】萌兆、見微以知萌
  4. 人民。通「氓」。
    【例】萌黎、萌隸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萌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méng
解釋:
[名]
1.草木初生的芽。《說文解字.艸部》:「萌,艸芽也。」唐.韓愈、劉師服、侯喜、軒轅彌明〈石鼎聯句〉:「秋瓜未落蒂,凍芋強抽萌。」
2.事物發生的開端或徵兆。《韓非子.說林上》:「聖人見微以知萌,見端以知末。」漢.蔡邕〈對詔問灾異八事〉:「以杜漸防萌,則其救也。」
3.人民。通「氓」。如:「萌黎」、「萌隸」。
4.姓。如五代時蜀有萌慮。
[動]
1.發芽。如:「萌芽」。《楚辭.王逸.九思.傷時》:「明風習習兮龢暖,百草萌兮華榮。」
2.發生。如:「故態復萌」。《管子.牧民》:「惟有道者,能備患於未形也,故禍不萌。」《三國演義》第一回:「若萌異心,必獲惡報。」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萌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