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薄海 - 教育百科
ˊ
ˇ
  • 漢語拼音 bó hǎi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ó hǎi
解釋:
1.逼近於海。《史記.卷一七.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常山以南,大行左轉,度河、濟,阿、甄以東薄海,為齊、趙國。」《明史.卷一二三.張士誠列傳》:「當是時,士誠所據,南抵紹興,北踰徐州,達於濟寧之金溝,西距汝、潁、濠、泗,東薄海,二千餘里,帶甲數十萬。」
2.海內外各地。如:「國慶佳節,薄海騰歡。」《宋史.卷一三三.樂志八》:「中天褅郊,薄海朝貢。」《清史稿.卷一四九.交通志一》:「是以幹路收歸國有,命下之日,薄海百姓,必無阻撓之慮。」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薄海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