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靦 - 教育百科
ˇ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ㄇㄧㄢˇㄊㄧㄢˇㄒㄧㄣㄓㄨㄥㄒㄧㄡㄙㄜˋㄋㄢˊㄨㄟˊㄑㄧㄥˊ˙ㄉㄜㄧㄤˋ˙ㄗㄖㄨˊ:「ㄒㄧㄣㄋㄧㄤˊㄉㄧ˙ㄓㄜㄊㄡˊㄉㄞˋ˙ㄓㄜㄇㄧㄢˇㄊㄧㄢˇ˙ㄉㄜㄒㄧㄠˋㄖㄨㄥˊ。」

注音:
解釋:

ㄏㄡˋ˙ㄓㄜㄌㄧㄢˇㄆㄧˊㄘㄢˊㄎㄨㄟˋ˙ㄉㄜㄧㄤˋ˙ㄗㄖㄨˊ:「ㄊㄧㄢˇㄧㄢˊㄕˋㄔㄡ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靦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iǎn
解釋:
  1. 慚愧。
    【例】靦怍、靦慚、靦赧
  2. 不知羞恥的。
    【例】靦顏事仇
注音:
漢語拼音: miǎn
解釋:
  1. →靦腆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iǎn
解釋:
[形]
慚愧的。《文選.左思.魏都賦》:「有靦瞢容,神惢形茹。」
[動]
厚顏、不以為恥。《南史.卷六一.陳伯之傳》:「將軍獨靦顏借命,驅馳氈裘之長,寧不哀哉!」
注音:
漢語拼音: miǎn
解釋:
參見「靦腆」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ㄊㄧㄢˇ

1. 慚愧之貌。段注本《說文解字.面部》:「靦,面見人也。」清.段玉裁.注:「面見人,謂但有面相對,自覺可憎也。」《國語.越語下》:「余雖靦然而人面哉,吾猶禽獸也,又安知是諓諓者乎?」晉.左思〈魏都賦〉:「有靦瞢容,神惢形茹。」

2. 厚顏、不以為恥。《北史.卷九.周本紀.太祖文帝》:「直以一介鷹犬,效力戎行,靦冒恩私,遂階榮寵。」《南史.卷六一.列傳.陳伯之》:「將軍獨靦顏借命,驅馳氈裘之長,寧不哀哉!」

㈡ㄇㄧㄢˇ

「靦腆」:心中羞澀,難為情而表現於顏面。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未語人前先靦腆。」亦作「腼腆」、「愐㥏」、「緬覥」、「緬靦」、「靦靦」。

注音: ㈠ㄊㄧㄢˇ ㈡ㄇㄧㄢ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靦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