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認知自制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ognitive Self-Control
作者: 李琪明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認知自制是指處理事情時的一種自我心理認知的內在歷程。即運用屬於自我特殊的內在標準對外在的刺激反應,而導致下一個行為產生的心理歷程。
  認知自制的概念源自於皮亞傑(J. Piaget),其意義類似於調適,但主動性較強。學者不斷充實其內涵,如克萊恩(G. Klein)曾於一九四九年提出認知控制的歷程包括由身體「自我」節拍的規律、集中焦點、領域結合、相關與無關、比較變或不變、平衡範圍,而至集體類別化概念成信念等概念。史多博(E. Staub)也於一九七九年出版〔積極的社會行為與道德:社會化與發展〕(Positive Social Behavior and Morality: Soci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書中指出認知自制就是由自我的思想、情感和意像等影響行動,包括自我反應、自我指導、自我獎懲與自我規律化等概念。
  認知自制的概念仍在發展中,但在認知心理學與認知發展的研究中已日漸受到重視。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認知自制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