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猶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ㄏㄠˇㄒㄧㄤˋㄖㄨˊㄊㄨㄥˊㄖㄨˊ:「ㄧㄡˊㄖㄨˊ」、「ㄙㄨㄟㄙˇㄧㄡˊㄕㄥ」。
  2. ㄏㄞˊㄖㄥˊㄐㄧㄡˋㄕㄤˋㄑㄧㄝˇㄖㄨˊ:「ㄧˋㄧㄡˊㄨㄟˋㄐㄧㄣˋ」、「ㄐㄧˋㄧˋㄧㄡˊㄒㄧㄣ」、「ㄙㄨㄟㄅㄞˋㄧㄡˊㄖㄨㄥˊ」。
  3. ㄧㄡˊㄩˋㄔˊㄧˊㄅㄨˋㄐㄩㄝˊ˙ㄉㄜㄧㄤˋ˙ㄗㄖㄨˊ:「ㄊㄚㄧㄡˊㄩˋ˙ㄌㄜㄏㄣˇㄐㄧㄡˇㄏㄞˊㄕˋㄇㄟˊㄧㄡˇㄐㄩㄝˊㄉㄧㄥˋㄧㄠˋㄅㄨˊㄧㄠˋㄑㄩˋㄘㄢㄐㄧㄚㄊㄚ˙ㄇㄣ˙ㄉㄜㄏㄨㄣㄌㄧ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猶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óu
解釋:
  1. 尚且、還。
    【例】記憶猶新、言猶在耳
  2. 如同。
    【例】過猶不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猶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óu
解釋:
[名]
1.一種野獸,似猴而性多疑。《爾雅.釋獸》:「猶如麂,善登木。」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水注》:「山多猶猢,似猴而短足,好遊巖樹。」
2.謀略。通「猷」。《詩經.大雅.常武》:「王猶允塞,徐方既來。」
3.姓。如宋代有猶道明。
[動]
如同。如:「過猶不及」、「雖死猶生」。《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副]
1.仍舊、還。如:「記憶猶新」、「言猶在耳」。《論語.微子》:「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2.尚且。《左傳.宣公十二年》:「困獸猶鬥,況國相乎?」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猶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猶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iáu
又音: iah、ah、á、iá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副] ] 還。表示仍舊、尚且。
同義詞: 猶閣
音讀: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iu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猶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一種野獸,似猴而性多疑。《爾雅.釋獸》:「猶如麂,善登木。」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水注》:「山多猶猢,似猴而短足,好遊巖樹。」

2. 仍舊、還。如:「記憶猶新」。《左傳.文公七年》:「今君雖終,言猶在耳。」《論語.微子》:「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3. 如同。如:「雖死猶生」。《論語.先進》:「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4. 尚且。《左傳.宣公十二年》:「困獸猶鬥,況國相乎?」《史記.卷七五.孟嘗君列傳》:「馮先生甚貧,猶有一劍耳。」

5. 謀略。通「猷」。《詩經.大雅.常武》:「王猶允塞,徐方既來。」《詩經.小雅.采芑》:「方叔元老,克壯其猶。」

6. 姓。如宋代有猶道明。

注音: ㄧㄡ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猶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臺灣台語 猶閣 相關臺灣客語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