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後資本主義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高強華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後資本主義是人類社會繼資本主義而起的發展趨向。就人類社會的發展而言,十三世紀是希臘城邦的世紀,十五世紀是活字印刷發明的世紀,十八世紀是蒸汽引擎改良的世紀,二十世紀則是資本主義的世紀;二十世紀末邁向二十一世紀的轉型社會,依照管理大師杜拉克(Peter F. Drucker)的說法,則是資本主義社會凋零,知識社會(knowledge society)正在取而代之的「後資本主義社會」。
  杜拉克認為知識社會的生產工具,不再依賴傳統經濟中的資本、勞工或土地。知識社會中知識工人應用知識解決問題時,所激發的生產力或創新力,會取代資本和勞工,成為最重要的基本經濟資源。在後資本主義社會中,知識管理階層知道如何最有效運用有限的知識資源,就像資本家知道如何有效利用資本一般。
  十九世紀資本主義的觀念,認為員工需要企業遠超過企業需要員工的程度,資本主義中的工人依賴機器,但在知識社會,員工依附組織的現象將成為歷史,知識社會中工人和機器的關係是互相依賴,脣亡齒寒的關係。
  十九世紀的工業革命造成資本主義的勃興,也帶來歐洲社會貧富的懸殊,激發了達爾文(C. Darwin)的物競天擇論,啟示了馬克斯(K. Marx)階級鬥爭說。後資本主義社會中,可能的發展是多元化,自主化的權力中心興起,社會是由勢力漸強的各種組織所構成。現代社會中專業分工而勢力強大的組織如企業、醫院、教會、學校彼此競爭,各有其專業觀點的執著與自信,亦有其本位的狹隘使命或責任。因此組織和社會間可能的衝突將日益升高,人類相互尊重彼此合作的需要亦將更為迫切。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後資本主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