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痞 - 教育百科
痞 |
|
- 部首 疒
- 部首外筆畫 7畫
- 總筆畫 12畫
- 漢語拼音 p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pǐ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痞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pǐ |
解釋:
[名] 1.慢性脾臟腫大,腹內如生硬塊,故稱為「痞塊」。《玉篇.疒部》:「痞,腹內結病。」 2.中醫稱腹胸間氣血阻塞不順暢的症狀。《南齊書.卷五三.良政傳.虞愿傳》:「食逐夷積多,胸腹痞脹,氣將絕。」 3.胡作非為的人。如:「地痞」、「痞子」。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痞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痛。《說文解字.疒部》:「痞,痛也。」 2. 慢性脾臟腫大,腹內如生硬塊,故稱為「痞塊」、「痞積」、「痞疾」。《玉篇.疒部》:「痞,腹內結病。」《廣韻.上聲.旨韻》:「痞,腹內結痛。」《黃帝內經.素問.卷七一.六元正紀大論》:「故民病寒客心痛,腰脽痛,大關節不利,屈伸不便,善厥逆,痞堅腹滿。」唐.柳宗元〈寄許京兆孟容書〉:「殘骸餘魂,百病所集,痞結伏積,不食自保。」 3. 中醫稱腹胸間氣血阻塞不順暢之症狀。漢.張機《傷寒論.卷四.辨太陽病脈證中篇》:「心下痞,按之濡。」《南齊書.卷五三.良政列傳.虞願》:「食逐夷積多,胸腹痞脹,氣將絕。」 4. 無賴、胡作非為之人。如:「地痞」、「痞子」。《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七回:「並且你是個清白良民,他把那辦地痞流氓的刑法來辦你,便是損了你的名譽,還可以叫他賠錢呢?」《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四回:「那和尚與流痞,以為一隻指頭的地,賣他四十元,很是上算的。」 |
|
注音: | ㄆㄧˇ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痞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